0421-6976 999
24小时咨询热线
辽宁炜盛新型复合材料有限公司
Liaoning Weisheng New Composite Material Co., Ltd. 
当前位置:
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:设施农业让穷山沟变黄金沟 凌源“飞地经济”成亮点
来源: | 作者:大辽网 | 发布时间: 2021-11-12 | 738 次浏览 | 分享到:

11月12日,由辽宁省委网信办组织的“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”采访团一行驱车前往朝阳市凌源市。

“南有云南,北有凌源”,凌源市的花卉生产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起步,截止到2019年末,全市花卉生产面积2.1万亩,年产鲜切花2.3亿枝,种球0.3亿粒,产值突破6亿元。

“凌源百合”获得国家地理标识认证

“凌源百合”获得国家地理标识认证

全市鲜切花种植第一村——房申村的发展之路就是凌源市花卉生产发展的一个缩影。2019年6月,辽宁省科协正式启动“助力乡村振兴提升农民科学素质“凌源示范工程,通过普及农业先进技术和成果、增强农民生产技能和科学素养,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,农业经济结构调整,提升农业效益和农民收入。

房申村花卉养殖大棚

花卉种植现已成为房申村的主导产业,全村花卉种植面积1400亩,有400多农户、近前任从事花卉种植及销售,年人均纯收入2.5万元,村集体收入18.5万元,让21名建档立卡人员实现稳定脱贫。2019年,房申村被农业部评为“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”。2020年被辽宁省科协确定为花卉科普示范基地,核心示范区有高标准温室大棚17栋,恒温保险库2500立方米,加工包装车间200平方米,辐射带动周边3个乡镇,几百户走上产业致富路。

近年来,凌源市农业重点发展“菜花畜果”四大主导产业,设施农业面积达到24.7万亩,正加快打造东北最强的设施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。

俯瞰凌源设施农业成果

凌源的设施农业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,90年代进入快速发展时期。早在1992年,凌源市委、市政府就针对凌源雨养农业的不利因素,劣势反求,确定把发展设施农业作为一场革命和“书记工程、政治任务”来抓。多年来,几届领导班子始终把发展设施农业作为“富民工程”强力推进。截止2017年末,凌源市全市日光温室规模达到24.7万亩,其中设施花卉2.2万亩,全市设施农业总产值达到41.7亿元,仅此一项促进农民年人均增收5200元,设施农业已成为凌源农业的支柱产业和农民增收致富首选项目。

城关街道大喇嘛沟流域80%属沟坡山地,1991年以前该村没有一栋温室,并且农业生产条件十分恶劣,是个靠天吃饭的穷山沟,人均收入不足370元。1991年开始,大喇嘛沟人在各级政府的支持下,开始尝试利用荒山荒坡劈山建棚、坡地建棚,采用沟下打井,引水上山,统一供水,统一规划的方式集中建棚,经过十几年的艰苦努力,保护地生产由1991年的35亩发展到2012年末的1988亩,日光温室发展到959栋棚,户均超过2个棚,人均增收20000元以上,由过去的穷山沟变成了现在的“黄金沟”。

辽宁炜盛工作人员正在进行拉丝

随着交通的发展,凌源的地缘优势愈发明显,越来越多的新兴产业在此生根落地。作为“飞地经济”项目的典型代表,辽宁炜盛新型复合材料有限公司于2019年落户,计划总投资8.3亿元,建设年产21万吨高性能玻璃纤维池窑拉丝项目,项目拟分三期建设,新建3条年产7万吨高性能玻璃纤维池窑拉丝生产线。项目全部达产后,年产值18亿元,税收1.5亿元,解决劳动力就业1500人。

辽宁炜盛生产线

近年来,凌源市服务业重点发展现代物流、电子商务、特色旅游三大主导产业,正加快打造辽冀蒙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、北京“后花园”和辽宁省著名旅游胜地。

朝阳致远物流正加快打造辽冀蒙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

朝阳致远金融物流港项目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。该项目的实施,弥补了全市及周边地区专业化、智能化、集团化物流产业的空白。同时,能够有效提升开发区综合配套服务功能,对整合周边地区及凌钢集团等物流资源,助推凌钢千亿产业集群的发展,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。项目全部建成达产后,每年可直接上缴税金约 3.2 亿元,可以拉动其他产业产值约 90 亿元,解决就业3000余人。


新闻分类